浏览次数:1455
——记校园忠诚卫士刘玉清
2015年9月,时年45岁的刘玉清应聘到江油为民安防服务公司,被派驻到建设路小学工作,成为了一名巾帼保安员。
三年来,她从基层点滴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兢兢业业,扎实细致地做好校园安全的第一道屏障,严格执行门禁保卫、校园巡查、校园监控等工作,为全校师生撑起“平安伞”;
三年来,她日夜“扎根”于学校,把校园当成自己的家,积极营造良好秩序和生机勃勃的校园环境,让孩子们安全健康地成长,赢得了学校师生的尊重和家长的感激,被孩子们亲切地呼唤为“保安妈妈”;
三年来,她在保安工作岗位上辛勤付出收获了荣誉,曾多次被评为公司“先进保安员”、“爱岗敬业之星”,实现了从一名集体企业的下岗职工向一名优秀女保安员的华丽转身。面对接踪而至的赞扬,刘玉清始终谦虚地认为这是职责所在,“在平凡岗位中作出不平凡业绩,只因为一颗保安事业心的坚守,一双积极工作练就的慧眼,一份安保责无旁贷的担当。”
结缘保安 誓把校园安保当事业
刘玉清从小就怀揣着一个当兵梦想,却因家庭原因未能如愿,为了生计,她一直在长钢综合服务公司从事生产电焊工作。下岗后,刘玉清转而投身于保安行业,穿起崭新的制服,刘玉清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一种终于实现儿时“不爱红妆爱武装”梦想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江油市建设路小学,地处江油市新旧火车站之间,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和人流物流交错地带,校门口紧邻火车客站和高铁站广场,来往人员复杂,车辆川流不息,学校周边的治安环境复杂,学校安保压力巨大。上一家物业公司的保安因社会上的不良少年到该校附近堵截殴打学生、其他学校学生与该校学生打群架等打架斗殴事件经常发生,无法控制局面,该公司于2015年9月主动退出该校保安业务。此时正值开学繁忙之际,刘玉清所在的江油为民安防公司果断接手该校安保工作。公司根据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决定安排刘玉清牵头去啃这块“硬骨头”。一听要来一名女保安,校方领导明显地流露出对刘玉清的不信任感,反复强调保安员人选必须是男性,后经公司与校方多次沟通,才勉强同意让刘玉清试用一个月。
回想刚上岗的情景,刘玉清记忆犹新——上班的第一天,就有一名教工家属“好心”劝她,“你干不了一个月就得走人,这里的保安没有哪一个做得久!这些家长不好管,不服管,动不动还要打人骂人,民警都来维护过几次秩序。”
刘玉清听后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迎难而上,做好这份工作,不能辜负领导的期望和信任。通过多方了解和仔细思考,她决定把 “上学和放学期间校门口车辆堵塞、校内车辆横七竖八停放、校门内外如同自由市场一样混乱、安全隐患严重”这个老大难问题作为突破口解决。
在校领导和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一方面,刘玉清对家长和教工进行苦口婆心的动员、说服和劝导,力求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采取在校门口狭窄通道上拉警戒线、摆放“校园通道,严禁停车”、“车辆限速”等告知牌,让接孩子的家长们分班分区等候,杜绝家长进入校门为孩子背书包等措施,短短20天就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上学时,家长自觉将车辆停到校门外指定地点,学生自己走路进入校园;放学时,家长在校门外分班分区排队等候。
校门口狭窄的通道疏通后,缩短了放学时家长在此等候学生的时间,彻底扭转了接送学生高峰时间学校门口拥堵混乱状况,快速打造出建设路小学干净的“门面”。
在30天试用期里,刘玉清以崭新的工作姿态投入到校园保安工作中,切实肩负起维护校园安全秩序的重任,校方领导从最初的半信半疑到之后的赞不绝口,彻底扭转了大家对女保安看法。
成长进步 誓做校园忠诚卫士
责任心,有担当,对于刘玉清来说从不是一句空谈的口号,而是落实在日常工作点点滴滴中,落实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哪怕是看似乏味的站岗巡逻,刘玉清都全身心投入,视学校为家,发挥主人翁精神,守护“家”中财产和“家人”平安。
在工作中,文化程度不高的刘玉清自创一套适合自己的“流水线作业‘土模块’”。根据每日工作的繁简程度、不同性质、不同场合等严格规定自己工作节奏和内容, “什么时间该出现在什么地点,面对不同工作对象该用怎样的工作标准,什么时间完成什么任务,我在心里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刘玉清说。
这个简便适用的“土模块”让刘玉清三年来从未出过差错。幼儿园的孩子送完,紧接着是小学低段的一二年级,然后中段的三四年级,最后高段的五六年级,一直持续到晚上六七点才“收工”,每天周而复始,紧密衔接,把一份枯燥的校园保安工作干得井井有条,规范有序。
建设路小学是一所老学校,除了教学楼,校园内还有教职工住宿楼,少量社会人员居住在内,安全死角多,人员出入频繁。为了确保安全,学校在进出口和重要地带安装了视频监控设施,实行24小时监控,在技防上做到足够的保障安全。“高科技产品虽好,但我的责任心更让我心里踏实。”刘玉清坚持定时不定线路地巡视校园,筛查水电气、围墙、防洪沟渠等,哪怕住户深夜进出,她也会亲自起来过目把关,“这不但是安全责任,也是一种情感沟通”。
上放学之际,门口站岗的刘玉清除了做好对来访人员的询问、查验、登记工作外,不忘亲切随和,面带笑容的跟每一位小朋友及其家长问候打招呼,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倍受小朋友喜欢和家长赞许。“在这里工作的三年中,小朋友毕业了3批,但每个学生的父母亲包括爷爷奶奶我都有印象甚至个别认识。如果遇见不认识的人来接小孩,我会先让他们和老师进行联系确认后,才让其进入园内。” 刘玉清说。
正是这份忠诚,印证着她在日记中写的“作为一名校园保安,不仅人要走进校园、走近师生,更要让心走进校园、走近师生。”为提高平安校园建设整体水平,践行“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理念,她结合学校周边环境实际,有针对性地设置和定期主导交通疏散、防拐防骗、消防灭火等各种应急演练,提高师生的平安意识和辨识隐患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年来,她职守的校园,从未发生过一起治安、消防等方面的事故和投诉,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切实维护着“平安校园”的使命。
积淀跨越 誓做校园师生贴心人
刘玉清心怀保安事业,勇担职责,热情主动工作,创造优异成绩的同时,刘玉清本人也被校园学生们活泼欢乐的氛围感染,很快融入其中,爱上了校园保安这一工作岗位。
由于学生大多来自城郊或更远的贯山、申家沟一带,时不时有家长外出打工或因急事不能来学校“忘记”接学生的情况,对此,刘玉清总是一副热心肠,尽力帮助大家,不计得失。二年级二班的同学丹阳摔伤了腿,不能自己上楼进教室,由于父母在外,每天都是六十多岁的奶奶负责接送,刘玉清便连续多日把小丹阳背着上下课;有个学生晚上7点钟家长都没来接,刘玉清就叫孩子在自己这里吃晚饭然后做作业,直到晚上9点孩子才被接走……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长期默默无私的付出得到了师生和家长们的一致认可,刘玉清在这奉献中收获着感动,体验着当“保安妈妈”的快乐。“就算有时候遇到不讲理的,可是一看到孩子们甜甜的叫阿姨,我就心都融化了。”
2018年春节刚过的一天,一名骑摩托车接学生的家长刘某在校门口“横冲直撞”,险些撞上门口接孩子的其他家长。出于职业敏感,刘玉清意识到刘某可能属于酒后骑摩托车,她立即冲上前拉住刘某,顺势拔掉车钥匙,用地锁把摩托车锁住。酒后不依不饶的刘某不仅大声谩骂,甚至出手打人。刘玉清一边安顿好刘某,一边指挥其他家长按秩序接送孩子,并联系刘某的其他亲人来接孩子,避免了事态的扩大。第二天,酒醒后的刘某腼腆地来到学校,当着学生和学校工作人员的面向刘玉清赔礼道歉。
在当好“保安妈妈”的同时,她也是一个尽孝的“女儿”,2017年8月,年逾六旬的退休老师“空巢老人”张奶奶凌晨两点突然发病,动弹不得,由于老伴和子女都不在身边,孤立无助的她本想等天亮再去医院,可病情越来越严重,她试着拨打刘玉清的电话。得知这一紧急情况后,刘玉清叫上老伴,一口气小跑上楼,夫妻共同把张奶奶背下楼,留下老伴守校门,她联系救护车一直陪到医院,直到第二天中午,张奶奶的亲人到来才离开。
由于保安工作需要长时间地驻守在校园,随时准备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无法照料家庭,为表达坚守校园保安岗位的决心,刘玉清主动向公司提出申请,把同样从事保安职业的丈夫调来学校,夫妻俩共同“扎根”。在把“小家”安扎在校园后,夫妻俩有了一个更大梦想,把校园变为一个和谐美丽“大家园”。
除正常工作职责外,刘玉清为拓宽与师生和家长交流的渠道和平台,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的活动,与师生们融为一体,她义务为师生代收快递,为生病带药上学的孩子们保管药品、督促按时吃药,随时提供热水、跳绳、小皮球……夫妻俩还利用周末难得的闲暇,在校门前的空旷地上,种植一片花花草草,让师生和家长们一进校门就有回家般的温馨。
春去秋来,转眼三年过去了。如今的建设路小学,安全通道畅通,校门进出秩序井然,师生关系、学校与家长关系、学校与社会关系更加和谐,成为本地平安校园建设的一座典范。刘玉清用她那女性特有的细腻与周到,用心服务学校,把工作看得比天大,让师生和家长对保安公司、保安这份职业给予了应有的尊重与敬佩。(邓 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