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1094
2020年9月30日,中共江油为民安防服务有限公司党总支组织机关支部党员前往江油市青林口红色教育基地,瞻仰红军桥,举行主题为“铭历史、感党恩”的党员教育活动。
青林口地处江油、剑阁、梓潼三县交界,号称“鸡鸣三县”之地,位于蜀道剑门关的南端,其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也成为当年长征时红军扩大势力的首选之一。青林口古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元代,盛于明清。古镇分为新、老两街,两条街道被十多米宽的青林溪隔开,溪上建了一座木桥,这座木桥就是红军桥的前身。
上午9:30,负责此次参观学习的解说员聂学永早已在村口等候大家。雨后的古镇格外宁静,身着红军装、背着斗笠和大刀、戴红袖章、穿布鞋、精神矍铄的他谁都料不到已83岁高龄了。
聂学永给同志们介绍道:这座桥原先叫“合益桥”,始建于乾隆年间,因河水暴涨,阻断两岸居民往来,两岸百姓花八年时间共集资了2千余两银子,在原有基础上新建了一座三孔石拱桥,方便过往百姓在桥上纳凉避雨。1935年4月初,红四方面军突破国民党嘉陵江防线,红九军、红三十军率胜利之师,取道剑阁,在青林口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红军一方面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共产党和红军的路线、方针、政策;另一方面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区、乡、村三级苏维埃政权,解放被长期压迫剥削的人民。因抗战需要,1935年5月上旬,红军奉命迅速转移离开青林口。红军大部队撤走时,一个刘姓女红军生病滞留老乡家养病,被还乡团“清共队”逮捕,她在敌人严刑拷打中宁死不屈,英勇就义于合益桥头的木柱上。解放后,青林口民众非常怀念红军,特别是那位英勇不屈的女红军,当地政府将合益桥更名为“红军桥”,1956年,桥上正式挂上了“红军桥”匾牌。红军女战士在桥上遇难的事迹,让这座古廊桥成为红色文化的印记。
一处处醒目石碑告诫着后人,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平安与幸福是革命前辈用血肉之躯换来的,也印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经典传唱。我们不能忘本,不能忘记革命英雄。
聂学永老人讲起红军故事来,中气十足,条理清晰,走过红军桥,他坐在石凳上休息,笑着说:“现在年龄大了,解说没有原来轻松了,但我至少还要讲到建党100周年。”耄耋老人的简短话语戳中了我们的内心,是什么让老人有如此大的动力成为红色教育传承人,那一定是对红军的敬佩,对党的热爱。
江油为民安防服务有限公司坚持以党建引领公司发展,注重加强对党员、职工的革命传统教育。在国庆节来临之际,又组织党员瞻仰“红军桥”,倾听革命历史,接受红色教育、传承党的革命传统、发扬爱党爱国的精神。作为共产党员,我们真正直面感悟到我们党的光荣历史,使我们净化了心灵、升华了境界、提振了精神、受到了教育,深感肩上的重任,铭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誓言,不仅要拥护党的方针政策,更要担负起传承的使命。